食品安全知识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医药行业资讯 > 医药动态

更多“洋药材”有望进入中国市场
来源:经济参考报

新西兰质优价廉的鹿茸、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的“巴西人参”……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,中医药在“走出去”的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被“引进来”。记者从近日举办的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了解到,借着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,更多来自海外的药用动植物有望作为“洋中药材”进入中国市场。

泰国前副总理、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·扎禄颂巴说,泰国与中国自古有着密切的商贸往来,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医学和医药。在泰国,很多百姓对中国的针灸疗法很感兴趣,“云南白药”等也广为人知。

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说,新加坡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,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,导致其面临很大的负担,而中医治病防病的原理为西医提供了补充。所以,新加坡很重视和鼓励中医的发展,中医在新加坡发展得非常快。

有“走出去”,也有“引进来”。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李志勇说,自古以来,我国使用的药材就有不少来自外国。近年来,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团队进行了海外药用植物资源调查。以“巴西人参”为例,其在巴西分布广泛,在当地民间也有应用,团队对巴西人参的活性成分和作用等进行了研究。

据记者了解,一些国家丰富的热带药用植物资源能和中国形成天然互补,在直接进口的之外也有引种,目前中国广西已在规模化种植“巴西人参”。

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表示,在新西兰,中医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而不太广为人知的一点是,新西兰也出产高品质的中药原料。新西兰有规模很大的散养鹿群牧场,中国是新西兰鹿茸日益增长的市场。他们也在探索对华出口人参的机会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人参。

创建时间: 2020-01-15

声明:

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、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医药培训网所有,如需转载,需注明“信息来源:中安医药培训网”。
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安医药培训网)”的文字及图片内容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联系电话:400-678-99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