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一直下,如何祛湿?
来源:上海药讯
古话说:“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”。湿是一种阴邪,易伤阳气,故可见面色偏白,肢体困倦懒动,手足冰冷等。
湿邪又分为内湿和外湿,外湿多因天气潮湿、淋雨涉水所致,夏天湿气很重,易因湿邪治病;内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,嗜食肥甘厚腻,过食生冷,造成脾失健运,湿自内生,而湿气的根源在脾,对于脾生湿、脾困湿的病症,一般健脾与利湿同治。
01、湿气重的表现
一般“湿气重”的人多表现为:舌体胖大、齿痕,舌苔较厚腻,口黏、口腔异味、口腔溃疡、苔藓样改变等外在征象。湿邪重,还可导致口腔感觉异常,如口淡乏味、口苦、舌木、不灵活、舌灼痛等。
湿气在上部,则表现为头昏头重头蒙,嗜睡困倦,面色发黄,头面油多、痤疮,眼屎多,脱发,颈僵不舒,肩背酸困,夜寐梦多。
湿气在中部,则表现为纳差食少,胃胀腹满,腹部肥胖,大便粘腻、不成形或便秘。
湿气在下部,腰部沉重,小便浑浊,女性可表现为白带量多、异味,男性可表现为阴囊湿疹、白浊等。
湿气在外者可见皮肤湿疹、水泡流水瘙痒等。
02、湿气防治方法
1、足疗祛湿
中医有“夏天洗脚,暑湿可祛”的说法。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、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,从而起到健脾、除湿、通经、利水的作用,也可中药泡脚增加祛湿效果。
推荐一个中药泡脚方:干姜20克、川椒30克、艾叶30克、伸筋草15克、透骨草15克、桂枝10克、桑枝10克、附子20克。
用法:将药用纱布包好,放水中煮开后将药包去除,将汤水倒入一个稍深的浴盆中,凉到40℃~50℃时即可泡脚。每天泡1~2次,每次20~40分钟即可。
2、拔罐疗法祛湿
拔罐疗法对祛湿有一定效果,可逐寒祛湿、疏通经络、祛除瘀滞、行气活血,消肿止痛、拔毒泻热。
拔罐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,半天之内不能洗澡冲凉,拔罐频率以每周1~2次为宜,此期间不能喝冰冻饮料,有虚寒症状的人还应少喝凉茶。
3、艾灸除湿
艾灸素有“以之炙火,能透诸经而除百病”,艾灸能够温经通络、行气活血、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。
4、穴位祛湿
中医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湿。常用于祛湿的穴位有以下三个:
丰隆穴: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把脾胃上的浊湿排出去。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八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,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,一天2次,每次3分钟。
足三里穴:调理脾胃,驱赶内湿的好穴位。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,往下约4指宽,胫骨前缘一横指,一天2次,每次3分钟。
中脘穴:和胃健脾,促进脾胃的运化,适用于痰湿困脾的人群。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胸骨下端和脐连线中点(脐上4寸),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~5分钟。
5、饮食祛湿
去湿气可从饮食方面着手,科学饮食,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腻食物,同时要少吃生冷食物。建议可以多吃有祛湿祛毒“四大素食”的地瓜、燕麦、绿豆、薏苡仁。
此外,扁豆、云苓、白术等药材都有祛湿的功效,可将其作为煲汤的配料,已达到祛湿的效果。日常饮食也可多饮用红豆薏仁粥、芡实莲子粥、山药冬瓜汤、鲫鱼汤,有很好的清热利水、滋阴祛湿功效。
03、日常祛湿应注意
1.不要直接睡地板,地板湿气重,容易入侵体内,造成四肢酸痛
2.远离潮湿,下雨天减少外出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不要盖潮湿的被子,洗完澡后要充分干燥身体,吹干头发。
3.常通风透气,如果房间内的湿气重,建议多开窗透气,如果外界湿气很重,也可借助电器如风扇,空调除湿模式,保持空气对流。
4.避免过食生冷,夏季很多人会进食生冷食物来解暑,但生冷寒凉食物会使水湿,停滞肠胃,引起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。
5.喝酒需节制,就容易引起体内湿气聚集,治脾胃功能失调。
6.不要猛吹空调,夏季出汗是散湿的重要途径,猛吹空调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,汗排不出来,湿气散不出去,只能聚集在体内。
7.勤运动,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,适当排汗,有助于湿气排出体外,如跑步、健走、游泳等。
小结
邪因其黏滞的特性,易与它邪相结合,湿与寒合则成寒湿;湿与热合,则为湿热;湿与风合,则为风湿;湿与暑合,则为暑湿。
整体上治疗有一定难度,故当“湿气重”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甚至引发疾病时,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,通过个体化辨证施治。
创建时间: 2020-07-09
声明:
① 凡本网所有原创文章及图片、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安医药培训网所有,如需转载,需注明“信息来源:中安医药培训网”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安医药培训网)”的文字及图片内容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版权归原媒体及作者所有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资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联系电话:400-678-9911